收官|一剪芳华: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创新之路不忘传承
2021-09-30
首页微信精选收官|一剪芳华: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创新之路不忘传承


首部以裁缝视角出发,聚焦传统手工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剧《一剪芳华》近日在爱奇艺正式收官。该剧不仅开辟了垂类题材的新赛道,更是以独特的年代剧品质感圈下不少 “芳华粉”。剧中的传统华服和各种融合东西方美学的绝美服饰令人目不暇接,一针一线间尽显浓浓匠心。华服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更是引人深思:一件件服饰不仅承载着制衣人的匠心精神,更是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两代手艺人以匠心延续情怀

坚守理想奋勇钻研


《一剪芳华》将镜头对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剧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贯穿始终的匠人精神。任乱世纷扰,两代手艺人对旗袍制作工艺的钻研、传承和创新之心永远宁静。



三裁堂掌柜苏敬安、四合祥掌柜白鹤年,皆是宫廷御用裁作,自是有着过人的技艺。他们对服装工艺极尽细致,一针一线尽显工匠精神。



剧中有一个桥段是白鹤年设计苏敬安与洋人威尔打擂台。苏敬安纯手工缝制,威尔派出的冯裁缝却用上了缝纫机。有了“高科技”加持,冯裁缝制衣一路遥遥领先。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比赛进行到最考验手艺的制作盘扣环节时,苏敬安得知家中失火。那时,他虽心急如焚,手却依旧很稳,速度不减,最后赢得了比赛。强大的心态,对细节的掌控,这便是老手艺人多年来刻苦钻研缝纫技艺的工匠精神。



对于技艺,苏敬安和白鹤年做到了精益求精;对于传承,他们也是倾囊相授。尽管苏敬安的徒弟江末生半路才被迫转投白鹤年,白鹤年也依然将其视如己出,作为继承人来培养。而江末生、陆远之又各自从师父手中接过传承传统技艺的职责。



传承之心,并非人皆有之。陆远之南下上海来到文逸旗袍店当学徒,大裁缝邵德凯敝帚自珍,而陆远之更注重技艺的传承。传统技艺不能丢,匠人的心胸、格局更不能丢。对技艺的传承,恰恰也是匠人精神的重要体现。



除了传承,陆远之更为可贵的品质是能敏锐地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剧中那个腐朽而又保守的年代,创新尤为难得。师父苏敬安不止一次告诫他,要守规矩;白鹤年也时常对江末生耳提面命,身份代表立场,要忠心于清廷。传统与时髦技艺、老派与新潮思想,激烈地对撞着。



陆远之偏偏喜欢剑走偏锋,就连给隆裕太后制作旗装也敢拼创意。绣着凤穿牡丹和花开并蒂各一半的吉服,还有设计新式的旗袍。这些想法逾矩又冒险,但好的创意总能感染到人,当然也包括太后。



陆远之一直致力于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他在给太后的吉服上设计新的花纹图案;在京城宣传改良版的新式旗袍;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陆远之给女明星吴锦岚的旗袍加入传统刺绣元素,让上海旗袍重现光彩;他还设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蕾丝旗袍,将传统与现代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引领了上海服饰潮流。新与旧的碰撞,坚守与创新的结合,也让观众对匠人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老匠人以言传身教,将匠人匠心、精益求精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下来;年轻人则破旧立新、引领新潮,推动整个社会呈现新气象。观众从一件件服饰里,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匠人精神。



老戏骨云集倾囊相授

戏里戏外演绎匠心传承


陈佩斯、张晨光、刘佩琦等老戏骨纷纷现身这部剧中,戏内演绎传承,戏外也不忘和青年演员交流指导,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



陈佩斯,时隔7年再出山,饰演剧中纳和泰一角。陈佩斯老师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有着很透彻的感悟,不仅如此,还时常给饰演郡主康宁的盖玥希送去鼓励并且指点迷津,“陈佩斯老师就是非常体贴年轻演员,他会给我一种新的冲击,让我给他不同的演法。”这是盖玥希在匠心特辑里评价陈佩斯的话。所谓匠心,就是给年轻演员带来新的突破点,让他们可以超越自我。



张晨光,饰演白鹤年,他的出场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类匠人的写照。“这场戏里包含了正气大义,还有家国情。这风风雨雨几十年下来,一顷而出。”这句话是张晨光老师在匠心特辑里面描述白鹤年的话,一语直击要点,道破所有在嘴边待说未说的千丝万缕的情绪。在和徒弟江末生的扮演者洪尧对戏时候,张晨光老师倾囊相助,给年轻演员答疑解惑,并且还跟洪尧说,“放心吧,我带着你演”给足洪尧信心。



刘佩琦,是剧中陆远之的扮演者张昊唯的师父,这声师父,可不仅是在戏里,戏外也是不忘传承。戏里是老一辈的手艺人,戏外是老一辈的演绎人。对于每个角色的拿捏,都要求做到极致。张昊唯说:“佩琦老师是一个让我很感动的老师,他是真的在去很认真地想,我该怎么样用我的经验,去帮年轻人脱离困惑。”



薪火相传,谱写芳华。老戏骨是什么,就是永远有着大道之心,匠意情怀充斥胸膛,怀着爱与情怀无私地奉献和付出,从不一样地角度传授给年轻演员们自身的宝贵经验,并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不负演绎岁月。



“裁心”理念贯穿全剧

服装场景质感拉满


匠人精神,是两代手艺人一以贯之的坚守。剧组将这份难能可贵的精益求精延伸到了戏外。在服装道具、场景呈现等方面做到了极致。



作为一部围绕华服展开的电视剧,《一剪芳华》将华服的美与内涵一一呈现于观众眼前,令人目不暇接。剧ZG有700多件戏服,其中有很多是根据历史照片复刻的。比如康宁的一件青花瓷旗袍,既参照了清代格格照片,又在印染和织绣时运用到中国青花瓷的艺术特色,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造型美感。



陆远之说“裁衣、裁人、裁心”,服饰应当能体现一个人的心境和脾气秉性。剧中人物的服装,恰恰都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正如造型指导何茜所说,她把自己当做陆远之来做衣服。康宁的服装色调淡雅冷艳,符合她尊贵的身份和高冷的气质;陆远之的服装则随着剧情发展,呈现由浅入深的变化,这也透视着他从内心纯净、桀骜不驯到逐渐沉稳理智的成长线。



为了剧中精致的华服呈现,剧组还邀请到中国传统旗袍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史立萍担任特别顾问,为演员培训,一针一线示范旗袍制作过程,让观众得以沉浸式见证华服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魅力。


剧中就连制作华服的剪裁熨制各式工具也都经过精心挑选。从晚清铸铁剪刀、晚清鸡翅木浆糊桶到民国兽首铸铜熨斗、民国凤柄铸铜烧炭熨斗等,可谓独具匠心、质感满满。



为了还原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真实图景,剧组还搭建13000平米实景拍摄,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传统美学的视觉盛宴。剧中的白家、苏家两个大院,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松竹梅石画影壁,古朴气质的砖瓦……白家建筑展现出的是典型的京城传统建筑气质。白鹤年一生追名逐利,潜移默化间影响着白家的每一个角落;苏家多以木头质感的建筑设计为主,颇具江南一派建筑气息。苏敬安稳重内敛的性格,在淡泊雅致的南方居室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华服承载浓郁家国情怀

创新之路不忘传统传承


一件衣服,不只是时尚美艳的工具、也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做衣服之人脾气、秉性、理念的体现。



陆远之因为在京城做新式旗袍引得隆裕太后勃然大怒,那时他便对太后说,他想透过这些旗袍告诉全天下所有女子,只要她们想,就可以走她们想走的路。陆远之正是坚守着苏敬安“裁衣、裁人、裁心”的理念,从穿衣者的角度出发,做他们真正喜欢的衣服。



来到上海后,陆远之用香云纱给吴锦岚做旗袍,却被上海妇德会斥责有伤风化。他依然选择坚持自我:穿衣服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吗,为什么要守别人的规矩呢?正如陆远之所说,女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穿衣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想穿怎样的旗袍,想走怎样的人生路,都应该顺应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在意别人的眼光。




《一剪芳华》以华服为引子,内核讲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节,浓郁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观众。剧中在清王朝统治时期,陆远之就曾冒着生命危险请求隆裕太后禁售洋布,那时他虽然是为了帮助师父苏敬安摆脱土布积压引发的财务危机,却也开始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任由洋布纵横市场,大清纺织业便无法生存。再到大清气数已尽,日本侵略者席卷北平,在家国大义面前,陆远之彻底成长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的进步青年。日本特工对传家之宝“天衣无缝”虎视眈眈,试图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时事突变,陆远之明知危险重重,也要拼尽全力参加万国服装大会,用夺冠来抵制日本棉布进入中国市场,誓死守护家国尊严。


家国情怀,是剧中最浓郁的情感和底色。白鹤年虽然与苏敬安争斗常常不择手段,但当他发现日本人想要抢夺四合祥时,宁愿葬身于火海也不让民族企业被外族侵占;江末生被日本特工欺骗、要挟而误入歧途,却也在看着同胞被欺凌时幡然醒悟、愤而反击。锦绣华服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节气和尊严,小裁缝以一针一线镌刻热血篇章,呈现出吾辈当自强的崭新面貌。



《一剪芳华》聚焦两代人的匠心情怀,用小事看大事,以小家看大家。戏里发扬传统手工艺,戏外传授演绎经验。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家国大义,不忘本心。《一剪芳华》就此收官,但是匠心传承和创新精神不会结束,它将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发扬光大,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