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2021-11-15
首页微信精选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持续的管理才能促进健康,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放眼全球,仍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都无法获得或无法负担相应的治疗,千千万万的糖尿病患者无法享有管理疾病的权力。

因此,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并且,未来三年(2021 - 2023),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世界卫生组织将会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IDF(世界糖尿病联盟)对于今年主题的诠释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来管理病情,但现实是,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都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




胰岛素

胰岛素被发现已有百年,仍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未能获得及时的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

大约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身处中低收入国家,他们中的许多人仍无法获得或负担降糖药物的治疗。




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

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没有血糖监测设备。



健康的生活方式

50%以上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运动,这些都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日,国际糖尿病协会公布了一组数据,其中关于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的两个数字很惊人:其一,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4亿人,比10年前增加了5000万!其二,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有52%未得到诊断。这就意味着我国有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大家知道,糖尿病长期控制不良会导致心梗、心衰、脑梗、肾衰、失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只有加强预防、及时诊断、积极合理治疗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前述数据,我国现有7000余万糖尿病患者正在受着糖尿病的威胁却不知道自己已患病,这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留下了巨大隐患!

如何应对这一严峻形势?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从儿童时期就要培养合理饮食、保持运动、维持理想体重的意识。这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二,加强糖尿病筛查。建议成年人每年监测一次空腹血糖,空腹血糖≥5.6 mmol/L者建议查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者任何时段血糖≥7.8 mmol/L者一定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这将大幅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使这些患者得到早期积极的治疗。

第三,早期治疗。一旦诊断糖尿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很多人明知自己血糖高却置之不理,这将大大增加心脑肾损害的风险。

第四,除了积极合理的控制血糖外,糖尿病患者还要严格控制血压(血压不超过130/80 mmHg)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超过2.6 mmol/L、最好控制在1.8 mmol/L以下),这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大家一定要知道糖尿病的巨大危害,一定要积极防治糖尿病!

同时,基于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宣教指引。




糖尿病的防治核心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 年龄大于等于 40岁

  2. 超重与肥胖

  3. 高血压

  4. 血脂异常

  5. 静坐生活方式

  6. 糖尿病家族史

  7. 妊娠糖尿病史

  8.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Kg)生育史


6.1 mmol/ L小于等于空腹血糖 (FBG )<7.0mmol/ L,或 7.8mmol/L 小于等于糖负荷 2小时血糖 (2hPG) <11.1mmol/ 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二、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2.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糖尿病的预防 


  1.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 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 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 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1.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 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六、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基本要素:


  1. 健康饮食

  2. 适量运动

  3. 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4. 血糖自我监测

  5.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分类


1. 胰岛素的发展历史

胰岛素的发展经历了 2 次革命:第 1 次是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解决免疫原性问题;第 2 次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从人胰岛素到胰岛素类似物,解决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问题。

胰岛素的发展历史(图 1)
图源:作者制作

胰岛素不同维度分类(图 2)
图源:作者制作

2. 常用胰岛素作用特点归纳如下[3]

 

注:上表中的起效时间均指皮下给药时间。

只有短效人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可静脉输注,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救治;静脉输注应比皮下给药的起效时间快。

此外的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双胰岛素不建议静脉给药,主要是因其分子结构、延长机制所决定,不宜输液器静脉输注,可能会堵塞导管及引起低血糖反应。

拓展阅读:双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的区别






胰岛素的选择


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水平生理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 胰岛素强化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临床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是 T1DM 首选方案,同时也是新诊断的 HbA1c > 9.0% 或空腹血糖(FPG)> 11.1 mmol/L 的 T2DM,或使用两种以上降糖药物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 T2DM 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经典方案。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CSII)特别适用于脆性糖尿病阶段的 T1DM 患者[2]

三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特点


2. 预混胰岛素方案

对于餐后血糖与餐前血糖相比增幅较大(> 3 mmol/L)、进餐较规律且每日 1 ~ 2 顿主餐碳水化合物较多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糖药较大剂量治疗后 HbA1c ≥ 7.0%,适合起始预混胰岛素每日 1-2-3 次预混胰岛素方案。

起始每日 1 次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血糖控制仍不达标时,可逐渐增加到每日 2 次、每日 3 次的方案[5]

使用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时应注意:

(1)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 2 次治疗方案时,不建议同时使用胰岛素促泌剂(主要不良反应与胰岛素一致,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2)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或 α-糖苷酶抑制剂,视患者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停用 TZD 类药物;

(3)按时、定量进餐及规律运动,预混人胰岛素应在早、晚餐前 30 min 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在餐前即刻注射或餐后立即注射。

3. 简化方案

(1)基础胰岛素 + 口服降糖药或 GLP-1 受体激动剂

对于病程较短的年轻 T2DM 患者或血糖控制目标一般较为宽松的老年 T2DM 患者我们可以采用基础胰岛素 + 口服降糖药或 GLP-1 受体激动剂,这样能让患者依从性更好,低血糖风险更小,体重增加更少[2]

(2)双胰岛素类似物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70/30 特别适用于使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每日 1 次治疗的患者,血糖仍控制不达标且频繁出现低血糖或不希望增加每日注射次数的 T2DM 患者,主餐时给药[6]





小贴士


1. 特殊人群用药

✔:适用;✖:不适用

2. 答疑:德谷胰岛素能不能用于 1 型糖尿病?

大家或许有注意到,德谷胰岛素说明书中的适应症为 2 型糖尿病,那么它能不能用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呢?

从德谷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来说,多六聚体长链可使作用时间延长,其半衰期约 25 h,作用时间超过 40 h;它具有更平稳的药代动力学曲线,血药浓度较甘精胰岛素分布更均匀、更稳定,变异性低,低血糖风险更小,更适合 T1DM 患者[7]

国外多个大型试验及荟萃分析都证实了德谷胰岛素在 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8~11]

之所以在我国的药品说明书上只限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它在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的研究人群选取的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所以只批准了这一临床适应症并受法律保障。如果想推进德谷胰岛素在 1 型糖尿病的患者的应用,还需大量的临床实验结果和更广泛的临床证据。
来源   内分泌时间、东宝舒霖关怀、郭艺芳心前沿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1989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2003年独立门诊,2006年独立病房,2011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张家口市内分泌代谢专业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张家口市唯一具有内科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备案专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单位,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6.71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1835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内分泌科联系电话:0313-8041513   8041512

一附院内分泌科团队与好大夫在线联合推出

内分泌代谢疾病网上诊室服务

部分医师联系方式如下:如果已经扫码登记注册的病友不需要再次扫码,直接登录微信,找到网上诊室点开,选择左下角的咨询医生,然后选择和医生交流,最后选择图文复诊申请问诊,按照提示信息操作就可以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

微信公众号

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3


无恒难以做医生,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学医尤需如此。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病人,医术好些精些,随时可以活人,医术差些粗些,随时可以害人。一个医生,如果不刻苦学习,医术上甘于粗疏,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任。当然,就是勤奋学习,也不等于就能万全地解决疾病。但无怠于学,至少可以无愧于心。

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