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你必须熟悉这3大常规武器!
2021-12-05
首页微信精选治疗痛风,你必须熟悉这3大常规武器!

作者:王建华主任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而国人痛风的发病率也随之“芝麻开花节节高”。


不可否认,痛风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但仅仅依靠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饮食、忌酒、减肥等等)来防治痛风是远远不够的。在形成高尿酸的过程中,饮食因素只占三成,更主要的还是由于自身合成尿酸过多或者排泄障碍所致。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痛风还需要借助于药物。


治病如同打仗,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对付痛风我们有哪些武器?这些武器有哪些“特长”与“短板”?在什么情况下“出击”或“收兵”?遭遇意外情况如何应对?凡此种种,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控制痛风的三大“常规武器”——止痛药物、降尿酸药物和碱化尿液药物。



常规武器

01


消炎止痛药物


痛风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突然发作的关节肿痛,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消炎止痛。用于痛风的消炎止疼药主要有三种:


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

“秋水仙碱”

“糖皮质激素”


01. 非甾体消炎药


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疼痛症状不太严重的痛风患者。常用的有双氯酚酸钠(扶他林)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依托考昔等,其中,依托考昔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小


  注意


由于这类药物可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时应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


另外,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会还会损害肾脏,导致“镇痛剂肾病”。有消化道出血风险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02.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服用越早效果越好,有些患者之所以效果不理想,与用药时间延误有一定关系。建议在疼痛发作12小时内服用,一般24~48小时内会明显见效。


传统的秋水仙碱的服用方法是:


开始口服1mg(2片)

之后每1个小时服用0.5mg(1片)

或每2个小时服用1mg(2片)

直到疼痛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呕吐时停药,

全天不超过6mg(12片)


由于秋水仙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传统的“大剂量用法”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目前推荐采取“小剂量用法”。


小剂量

即发作开始时服用1.0mg(2片),1小时后再服用0.5mg(1片);12h后改为0.5mg(1片),每日1~2次。直至疼痛症状缓解,通常不超过两周。与“传统用法”相比,“小剂量用法”的疗效并不差,而安全性更高,可以避免腹泻等副作用。


  注意


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较大,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消化道反应。另外,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肾损害,因此,一旦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另外,还要注意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03. 糖皮质激素


临床上,当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等常规止痛药效果欠佳或者存在用药禁忌时(如患者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口服强的松0.5mg/kg/d,3~5d停药。


  注意


尽管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甚至比秋水仙碱起效更快,但其副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它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血糖及血压升高、继发性骨质疏松等等。因此,糖皮质激素通常不作为止痛药的首选,仅当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多关节、大关节或合并全身症状时,才推荐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另外注意:


不宜将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消炎药联用,以免增大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为了预防糖皮质激素减量或撤药后发生“反跳”,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与小剂量秋水仙碱联用,停用激素后,继续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常规武器

02


降尿酸药物


血尿酸升高是导致痛风的主要病理基础,针对血尿酸升高的不同环节,降尿酸药物可分为两大类:


降尿酸

1)“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代表药物有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代表药物有苯溴马龙、丙磺舒。


01.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1)别嘌呤醇  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因尿酸生成过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另外,轻度肾功能不全以及有肾结石的痛风患者也可服用,但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时禁用。


该药须从小剂量(50~100mg/d)起始,逐渐加量,常规用量是每次100mg,每日3次,最大用药剂量不宜超过600mg/d。


  注意


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


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②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严重者可导致“剥脱性皮炎”;


③骨髓抑制;


④肝肾功损害。另外,轻度肾功能不全以及有肾结石的痛风患者也可服用。对别嘌醇过敏或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者禁用。乳期妇女禁用。



需要格外警惕的是别嘌呤醇过敏所致的“剥脱性皮炎”,尽管发生率不高(只有0.1%~0.4%),但后果极为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现已查明,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发生,与体内携带的一种叫HLA-B*5801的基因有关,为慎重起见,痛风病人在服用别嘌呤醇之前,一定要先检查HLA-B5801基因,结果阳性者禁用别嘌呤醇。


2)非布司他  这是抑制尿酸合成的一种新药,与别嘌呤醇相比,该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降尿酸作用比别嘌醇更加强大;


②安全性比别嘌醇更高,甚少发生过敏反应;


③肝肾双通道排泄,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及肾结石患者也可使用,但重度肾功能不全(GFR≤30ml/min)需慎用;


④只需每天一次服药(注:起始剂量为20mg/天),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主要不良反应是可能增加心衰风险,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慎用。


该药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是痛风性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但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0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代表药物是苯溴马隆(立加利仙),由于该药半衰期较长,故每天只需服1次,早餐后服用。使用时也须从小剂量(25mg/天)开始,常规治疗量是50~100mg/天,伴痛风石的患者用量可增至150mg/天。


  注意


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增加肾脏尿酸盐结石形成风险,偶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等,罕见(1/10000)肝功能损害。有肾结石或者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min)禁用。


用药期间患者一定要大量饮水(每天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同时配合服用碱性药物(小苏打等),以防止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形成尿路结石。



03. 降尿酸药物的合理选用


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不外乎三种情况:


血尿酸

尿酸生成增多

尿酸排泄减少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患者24小时尿尿酸排泄超过800mg(4.8mmol)则属于“尿酸产生过多型”,此时可以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如果患者24小时尿尿酸排泄低于600mg(3.6mmol)则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这时可以选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龙、丙磺舒。一般来说,上述降尿酸药用一种就可以了。


如果一种药物不能使血尿酸达标(达标标准:一般患者血尿酸<360µmol/L;痛风长期反复发作或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300µmol/L),可以考虑将两类降尿酸药物联用,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常规武器

03


碱化尿液的药物


尿酸在碱性尿液中的溶解度比在酸性尿液中更高,通过碱化尿液,可以促进尿酸盐的溶解及排泄,防止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减轻尿酸盐对肾脏的损害。


因此,在血尿酸浓度较高或是服用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龙)期间,尿pH值低于6.0时,建议服用枸橼酸制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晨尿pH值维持在6.2~6.9,以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


碳酸氢钠:

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剂量0.5~1.0g,口服,3次/d。

长期应用需警惕血钠升高及高血压。

枸橼酸盐制剂:

适用于尿酸性肾结石、胱氨酸结石及低枸橼酸尿患者。使用剂量主要根据尿pH 值决定。一般用量9~10g/d,疗程2~3个月。


注意:“碱化尿液”并不是说pH值越高越好,尿液过度碱化(尿pH>7.0),不仅可导致碱中毒,而且容易形成钙盐结石。


小结


临床上,经常听病人抱怨说:“痛风不好治,病情好反复。”


其实,问题就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日常生活不够自律,二是不会合理使用药物。只要做好这两点,远离痛风将不再是个难圆之梦。


欢迎投稿

小编微信:druglive,vipnote

稿件要求:临床用药相关的专业文章

稿件格式:word文档

稿酬:根据文章质量确定

收听药评中心,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