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 | 运动恢复期有室性早搏,跟长期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关吗?
2021-12-07
首页微信精选进展 | 运动恢复期有室性早搏,跟长期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关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运动负荷试验是门诊和住院患者常用的检查之一。

既往研究发现,在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中,运动负荷试验的参数指标(如运动持续时间或ST段改变)是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然而,运动负荷试验中出现室性早搏(PVCs)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患者),是否跟预后有关系,仍存在争议。

在怀疑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运动诱发的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这可能是由于运动后迷走神经激活不足。明确无症状者运动诱发的室性早搏跟预后的关系,有助于更准确的识别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

近日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索了运动负荷试验期间,高等级室性早搏与无症状个体的死亡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研究方法

该研究选取了脂质研究诊所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无症状个体。最终纳入了5486名20-80岁之间的无心脏症状患者,并接受了Bruce或改良Bruce方案进行基线负荷运动试验。

 

在运动负荷试验中,记录静息时、运动结束后0、2、4和6分钟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电图。心率达到最大预测心率的90%时终止试验,如果受试者出现心绞痛、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或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或无法完成试验时,运动负荷试验终止。

 

高级别室性早搏被定义为:

频繁(> 10次/分钟)、多灶、连续2个或2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包括心室心动过速),或R-on-T型室性早搏。


研究结果

5486名无症状患者的平均基线年龄为45.4±10.8岁,其中女性占42%,50%的患者存在高脂血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0.2±3.9年。

 

840人(15.3%)死亡,其中311人(37.0%)死于心血管疾病。

101名(1.8%)无症状个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高级别室性早搏,

133例(2.4%)无症状个体,在运动恢复过程中发生高级别室性早搏,

42例(0.8%)无症状个体,在运动和恢复过程中均发生了高级别室性早搏。

 

 

在运动试验期间,

出现和没出现高级别室性早搏的个体相比,

心血管死亡率(19.8%比5.4%)和全因死亡率(48.5%比14.7%)均较高。

 

在运动恢复期,

与未发生高级别室性早搏的患者相比,

出现高级别室性早搏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27.1%比5.1%)和全因死亡率(52.6%比14.4%)更高。(图1)


图1 心血管与全因死亡率累积曲线

 

高级别室性早搏事件与心血管死亡:

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

恢复期发生的高级别PVC与心血管死亡率相关(校正后HR 1.59,95% CI: 1.09-2.30; P = 0.015),

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高级别PVC对心血管死亡率没有很显著的影响(校正后HR 1.16,95% CI: 0.73-1.85; P = 0.527)。

 

高级别室性早搏事件与全因死亡:

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后,

运动中和恢复期间出现高级别PVC均与全因死亡率相关(校正后的HR 1.65, 95% CI: 1.11-2.45; P = 0.014)

 

较长的锻炼时间、较高的心率恢复值和成功达到目标心率与降低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相关,ST段压低大于1 mm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在校正了临床变量(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情况、吸烟、BMI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以及临床和运动试验变量(运动持续时间、心率恢复、达到目标心率和ST段压低大于1 mm)后,

恢复期的高级别PVC仍然与心血管死亡显著相关。(表1)


表1 高级别室性早搏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关系

 

根据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进行亚组分析。

在基线有无糖尿病、高脂血症或高血压的患者之间,或在男性和女性之间,

恢复期高级别PVC预测心血管死亡率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图2)



图2 恢复期高级别室性早搏与心血管死亡率HR值

 

结果讨论

本研究表明,无症状个体负荷试验的恢复过程中,出现高级别室性早搏与长期心血管死亡相关,高级别室性早搏对心血管死亡率的预测与临床和运动测试变量无关。

 

目前关于运动诱发的高级别室性早搏与无症状个体死亡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

一项在无症状男性非临床队列的研究中,在30秒的运动记录中,2个或多个连续的室性早搏可以预测23年随访后的心血管死亡率。

另一项仅限于对无症状妇女的研究,报告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预测随访20年后的心血管死亡率。

 

正常的心律和功能取决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临界平衡。运动期间的室性早搏被认为是由体力活动期间儿茶酚胺能状态升高引起的对运动的生理反应。而恢复期室性早搏与运动后心率恢复不足相似,与运动后迷走神经再激活不足有关。

 

2008年ACC/AHA提出,无创风险分层技术用于识别心脏性猝死风险患者,指出恢复期的高级别室性早搏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风险相关。

本研究结果证明,可以将这一概念扩展到没有明显心脏病症状的患者,将有助于进一步识别有心脏死亡风险的患者。

 

 

研究结论

在无症状患者中,只有运动负荷试验恢复期的高级别室性早搏与长期心血管死亡率独立相关。

恢复期出现高级别室性早搏可能与运动后迷走神经再激活不足有关,这可能是跟冠心病无关的新机制。

 

来源:Exercise-Induced Ventricular Ectopy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symptomatic Inspaniduals. J Am Coll Cardiol 2021;78:2267–2277


作者:王学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推荐阅读


指南解读 | WHO发布新的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

指南解读 | “急性胸痛” 如何评估和诊断?

指南解读 | 《2021 AHA/ACC/ASE/CHEST/SAEM/SCCT/SCMR胸痛评估和诊断指南》十大要点

病例 | 入院ST段抬高,一定考虑是心梗吗?

中国声音 | 低温和气温骤降,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病例 | 不同寻常的宽QRS波群——镜像右位心

进展 | 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1个月和3个月方案,哪种更好?

进展 | 院外心脏骤停,经静脉或经骨内途径补充钙剂,能否改善自主循环的持续恢复?

进展 | 冠脉左主干病变,PCI vs 搭桥,哪个5年生存率更好?

病例 | 炎症性心肌病1例

病例 | 27岁的女性产后乳头肌断裂:Ehler-Danlos综合征1例

进展 | Lancet荟萃分析显示:降压可降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进展 | 支架置入术后DAPT1年再受质疑

进展 | 房颤消融术后,评估是否成功和术后房颤负荷,不同监测策略的差异

进展 | 主动脉瓣狭窄,外科瓣置换术后,预期寿命能有多久?

进展 | 房颤电复律除颤电极位置:前侧位置与前后位置,哪个更好?

进展 | 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病,会影响司来帕格治疗效果吗?